首页 -> 报告查询 -> 报告查看

客舱机组人员生病的处理

 

报告类型:

乘务人员
 
 
 

事件类型:

客舱安全
 

 

事件经过:

     本人于2008年某月某日执行xx航空公司AAAA航班,16:00起飞,公司规定13点40分开航前准备会,13点35分以前乘务员要到达准备室。 我于13点左右到达飞行总队,略感不适头晕伴有全身疼痛。于是上四楼航医室想拿些药应急,但航医13点30分才结束午休,又过了几分钟航医来了,经过简单的询问建议我不要飞行,以免空中病情加重,而且说明此航医室没有任何药品。由于时间紧迫只好赶紧到一楼准备室。 到达后不待开口准备会开始,此后不适感加重,会议约20分钟后结束,我立即向乘务长说明,她让我立即找到派遣部门,我声明如果按误机处理我将坚持飞行,但此时派遣部坚决将我调下,按误机处理,并且乘务组减为11人飞行,此减员飞行是由于我突然生病造成的,理应由我承担责任,(此航班为B747-combi飞机执行,实际应配备13人飞行,但我公司一直将12人视为满员配备)。此时我已无力争辩,只好到4楼航医处看病,结论“发烧37度3,于6月10号至6月12号病假”。假条交到部门经理处,被告知:误机,扣10分,500元,降至普通舱...感叹这个病来的太不是时候了!! 问题: 1.由于本人工作3年从未请过任何病事假,也没想过自己会请假,一向能扛就扛,对这一系列手续及后果全不知晓。当我得知后果如此严重时,坚持飞行也被拒绝!!我不想揣测相关人员的心理,也许她是怕担责任,也许...但这对于个人是极不公平的。 2.我公司规定:航班起飞前3小时后提出换人的按误机处理。试问事假可以提前请,病假又怎能提前预知?生病也要挑时候,起飞前3小时乘务人员不得生病!!乘务人员都知道“请假难,难于上青天”,假如勉强参加了飞行,几乎每名乘务员都要守住一个舱门,在紧急情况下叫我如何引导旅客保护自己?如何在关键时刻打开那扇逃生的大门?如何在客舱失火时冷静面对熊熊的火焰?如何在面对劫机事件时沉着机智??不完善的请假制度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大大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让人后怕!
 

 

专家点评:

     1、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报告者本人在飞行准备前发现自己身体不适立即报告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另外,签派在了解状况后坚持不再让报告人参加飞行也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2、该公司签派的处理方式是否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当然,机组发现自己身体状况不适合执勤,签派按规定不再批准当事人执勤也是无可非议的,但随后的做法因为一人的缺勤而带来的后果“误机”、“减员飞行”均由当事人承担责任显然是不妥的。疑问有三:一、是否因该乘务人员未能如期执行任务导致误机发生?报告中未提到,我们不得而知;二是如果真的误机,可能造成的损失不止该乘务员承担的这么多吧?三、如果并未发生误机,为什么又一定要按误机来进行处罚呢?可能的原因是:因为时间关系,签派来不及安排其他人员,为尽量不延误飞行只能继续放行飞机,导致航班减员飞行。因公司有严格的处理规定,签派职责所在,照章处理罢了。但除此之外,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呢?比如尽量调配合适人员,或者在安排航班飞行的时候就留备用人员等等。 3、作为公司的员工,学习并理解公司的有关规定是非常必要的。从报告和反馈来看,报告者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认真为公司服务的同时也要了解公司的有关规定,因为这也是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当然,从公司的角度来讲,公司也要组织员工学习、理解公司的政策和规定,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上述报告中的情况。 4、再说病假的问题。一般而言,生病可以提前请病假,但如报告中所说,在执勤准备前才发现自己生病的情况也是有的。在这个时候公司或相关部门应该有相应的挽救或弥补的具体方案,比如启用备用人员等,而不应该仅仅简单处罚生病的当事人。因为处罚并不是目的,处罚导致的结果可能会减少或杜绝执勤前请病假的情况,但却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企业在员工心中的认同感。应该说处罚后虽然表面上没有给公司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但潜在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 5、关于企业文化。如果报告人所在公司一直坚持执行13人的标准机组,可能因报告人临时生病造成的后果就不会如此严重(11人的减员飞行);如果公司在制定规定的时候能够更多的为员工着想,可能就不会有上述的因请病假导致的扣分、罚款、降舱的处罚结果。从这个角度说,公司也应当负有一定的责任,当然,我们不是追究病假之后公司的经济损失责任应该由谁来负的问题,而是说航空公司在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更深层次的利弊的得失,也涉及到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公司的凝聚力和企业文化并不是简单的鱼和熊掌的关系,好的航空公司在上述这些方面往往是做得都比较好,比如新加坡航空,该公司在公众形象、员工认同感、企业凝聚力等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公司的凝聚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应该是相得益彰的,而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公司在严格执行管理规定的同时兼顾员工的利益和感受,正是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的基础。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都在推进安全管理体系(SMS),企业文化建设也是SMS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应该说对中国民航而言,如何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推进SMS建设的一个关键课题。
 

  我要上报 打印